對于因設備(she bei)制造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輸送帶跑偏,主要通過提高設計、制造的精度來預防和減少輸送帶跑偏現象的發生。
對于因安裝調整不當和日常使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跑偏,則應從以下方面加以考慮。
1、輸送帶在驅動(qu dong)滾筒或尾部滾筒上的跑偏,通常用調整滾筒軸承座位置的方法來消除。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采用下述方法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a. 滾筒自身轉動軸線與輸送機縱向中心線不垂直,造成輸送帶一邊松一邊緊,帶自緊邊向松邊移動,發生跑偏現象。應當調整緊邊的軸承座位置,以使帶的橫向(heng xiang)拉力相等,消除跑偏。如果尾部滾筒為螺旋式張緊滾筒時,尾部跑偏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張緊裝置的兩邊螺旋桿頂緊力不相等,造成失衡而引起的。
b. 滾筒軸線不水平,兩端軸承高低差是引起頭或尾跑偏的另一個原因。此時可通過在滾筒兩端軸承座適當加減墊片的方法調平滾筒軸線,即可消除輸送帶的跑偏。
c. 滾筒表面粘附物料,相當于加大了滾筒局部直徑,應當加強輸送帶的空段清掃以減少物料的粘附或灰塵在輸送帶上的聚積。
2、另外,輸送帶在機頭與機尾之間的跑偏,稱為中部或局部跑偏。這類跑偏的原因較為復雜,它與輸送帶沿程裝置的接觸有關,需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采用以下方法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a. 有載分支或無載分支托輥(tuo gun)軸線與輸送帶運行中心線不垂直,引起輸送帶在托輥處跑偏。應將跑偏側托輥向輸送帶運行方向調整。此時往往需要調整相鄰幾組托輥才能達到消除跑偏的目的,每組的調偏角度不應過大。
b. 輸送帶的接頭接口與膠帶中心線不垂直(喇叭口)引起的跑偏,應通過安裝時提高帶的聯接精度來消除。
c. 向輸送帶上加載物料的方向不正,使物料的塊度和重量沿帶寬方向分布嚴重不均,引起跑偏,應通過適當調整落料管和導料槽位置的方法來消除。
d. 近年來,也有人提出應用氣膜的方法進行輸送帶的調偏。但因其制造成本過高,加之目前仍有一些技術問題未能很好地解決,使得此方法一時還很難推廣應用。
輸送機廠家整理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