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生產線設備的實用性與配套性。
隨著生產線的發展和市場需求,裝配線在各行業中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方法既能節約工廠的生產成本,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工人的數量,實現一定程度的自動化生產,低投入、高回報、高擴展性。并可根據工廠的要求,設計出符合產品生產要求的流水線。在此基礎上,余音總結了裝配生產線設備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可行性和配套性。
裝配生產線設備自動化技術在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應注重實用性。重點是開發切實可行的、適合我國企業實際需求的自動化技術,開發生產工藝成熟的大批量生產自動化技術,為我國的自動化技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于產品品種單一、結構穩定、產量大,屬于大規模生產,有利于連續組裝作業和流水線設備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對于大件、鍛件、沖壓、焊接、熱處理及組裝的自動化(自動單機或自動線)來說是合理可行的,可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于品種較多的大批量生產,應使用快速調整設備或生產線,可換式主軸箱組合機,短自動線自動線及復合制造單元,實現組合自動化,小批量生產,應該在推廣組合技術的基礎上,適當發展數控機床和流水線。
當引入技術時,我們要合理地學習和吸收技術的精華,理解它的理論基礎,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創建符合中國發展要求的裝配生產線設備自動化理論,實現理論創新,使中國裝配線設備自動化技術在不斷學習和發展中綜合應用,達到生產過程全自動化的目標。為此,應根據實際情況,有效開發投資小、見效快的自動化技術,以實用性為主要原則,通過自動化技術有效促進企業發展,保證經濟效益。
流水線設備自動化技術的發展以配套設施為重點,不僅要發展流水線設備自動化技術,而且要發展微電子、計算機和信息處理技術。同時開發主機、自動化部件、控制系統等輔助設備??删幊炭刂破?、控制系統、系統軟件應優先支持流水線設備自動化技術的快速開發。高性能、高自動化程度的機電一體化產品成為推動裝配生產線設備自動化技術發展的關鍵。發展微電子學和自控理論,加強機械制造系統的自動控制,自動檢測與伺服系統跟蹤操作,發展計算機及信息處理技術,為交換與處理、訪問、操作、判斷和決策提供技術保障。